本網訊(杜夢蛟)三峽集團自主研發的國產化漂浮式水文氣象綜合觀測平臺,日前成功布放至廣東陽江青洲六期海上風電開發場址開展水文觀測任務。據悉,這是該漂浮式觀測平臺的首次成功應用。
▲漂浮式觀測平臺布放現場
該漂浮式觀測平臺(全稱為“漂浮式深遠海風電工程風浪流一體化剖面觀測平臺”)由三峽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聯合三峽集團上海院、青島華航環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設計研發,此前已通過中國電子學會科技成果鑒定,并申報國家能源局2021年度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
海上氣象水文的精準勘測是海上風能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基礎保障。一直以來,海上風電氣象水文觀測面臨著站點布設難度大、建設周期長、經濟成本高、觀測精度低等系列問題,影響了海上風電開發資源與環境評估的經濟性和效率。隨著海上風電逐漸朝向深遠海域發展,海上資源與環境勘測的實施成本及難度將進一步增加。漂浮式觀測平臺憑借其觀測參數豐富、布放靈活、經濟成本低等優勢,將成為未來深遠海風電場資源與環境評估的利器。
三峽集團自主研發的
漂浮式觀測平臺
因其外觀形象和強大的功能
被業內親切地譽為國產“小黃”
它究竟有多牛
快來認識一下吧
▲漂浮式觀測平臺整體展示
該漂浮式觀測平臺
作為海上風、浪、流的勘測利器
以10米大直徑鋼結構浮臺為載體
首次搭載了全國產化的
激光雷達測風設備
可實現海上風剖面的
長期定點觀測系統
還搭載了自動氣象站
和聲學多普勒海流計溫鹽傳感器、
波浪傳感器等物理海洋傳感器
采用最新通訊技術
實現海上水文氣象的
一體化綜合觀測
國產“小黃”的應用
將帶來三大利好
Vol.1
助力海上風電開發降本增效
相比于傳統的固定式測風塔,其建造成本概算可降低60%以上,并且能夠提高工程實施效率,解決進口設備費用高昂、檢修困難等問題。
Vol.2
提升實際工程運用推廣的可靠性
三峽集團科研院的相關研究團隊全程負責該漂浮式觀測平臺的需求分析、市場調研、設計論證和布放應用等工作,并針對該漂浮式觀測平臺在海上風電領域的實踐效果,跟傳統的固定式測風塔進行了系統全面的比對,有效保障了該平臺在實際工程應用中推廣的可靠性。
Vol.3
保障我國數據安全
在漂浮式觀測平臺的科技成果鑒定中,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國彪、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張秀芝等組成的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漂浮式觀測平臺作為海上風電領域的重大技術裝備,應用測試效果顯著,在國內率先實現了重大技術突破,使海上風場測量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從內嵌算法到整體設計集成等的國產化,保障了我國海域水文氣象觀測的數據安全。
▲研發團隊參與平臺布放
本文圖片由三峽集團科研院提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