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供電公司幫助我們鄉很快解決飲水供電問題,現在村民喝水不愁、用水無憂。”2022年12月30日,重慶武隆區浩口鄉黨委副書記陳大志高興地說。由于2022年夏季連續高溫干旱,浩口鄉原有的水源點都已接近干枯,為解決新的水源點抽水接電問題,國網武隆供電公司主動上門服務,迅速開通“綠色通道”,經過兩天不間斷作業,徹底解決了浩口鄉2600人飲水工程用電難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2022年,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重慶市和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助力鄉村振興決策部署,所屬各區縣供電公司接續發力,鞏固提升農村供電保障能力,打通服務“三農”最后100米,以實際行動踐行央企使命擔當,譜寫助力重慶鄉村振興新篇章。
走進巴南區二圣鎮集體村“電力驛站”,鄉村智慧能源監控平臺上的數字在顯示屏上不斷跳動,實時反映農業生產、全電民宿、充電站等設備用能情況,并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多維度展示鄉村電氣化水平,形成用戶用電行為畫像,為鄉村振興提供電力大數據輔助支撐。
國網重慶市南供電公司網格經理在二圣鎮集體村“電力驛站”內,協助村民辦理用電業務。
巴南區集體村“電力驛站”于2022年3月建成投運,是重慶首個數智化“鄉村電力驛站”,設有業務咨詢辦理、鄉村智慧能源監控平臺、多功能服務三個功能區,網格經理每周定期駐點辦公,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電力服務,實現辦電不出村社、零感知搶修,“網格化”模式打通農村供電服務“最后100米”。
“以前咨詢、辦理用電業務要去10多公里外的東溫泉鎮供電營業廳辦理,現在好了,在家門口就能辦理了。”集體村村民萬正秀咨詢完電表新裝辦理業務后說道。
在“電力驛站”外的充電站,集體村村民正在給自己車充電。“有了這個充電站,我的電動車就近充電,比以前方便多了。”該充電站安裝配置了4套7千瓦交流充電樁,完全滿足附近村民和游客車輛充電需求。
同時,在集體村的梨園、茶園、葡萄園建立起光伏發電的微型氣象監測站,可對雨量、光照度等數據進行監測,數據傳輸到“電力驛站”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和處理,與集體村共享,實現對農作物生長環境的自動控制和智能化管理,為智慧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不斷創新便民服務方式,拓展鄉村供電服務內容,重慶各區縣供電公司舉措新、招數實。2022年,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共建成258個數字化鄉鎮供電所,打造34個助力鄉村振興示范點,建成“高竹新區”成渝農電服務示范區,讓農村用電享受到和城市里一樣的高效服務。
2022年,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以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為出發點,深化“政府部門主導、供電企業主動、群眾為主體”的共創模式,積極推動“村網共建”,重慶安全用電示范鎮覆蓋率72%,684個安全用電示范鎮(街)獲政府授牌,并實現農村觸電事件零發生,人居環境品質持續提升。
2022年,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投資18.9億元鞏固提升農村電網,開展113條高故障線路、2618個低電壓臺區治理,開展配網不停電作業3828次,減少停電44.1萬時·戶,惠及82萬人;“三零”服務為9372個農村小微企業節省投資2.89億元;推廣500個鄉村電氣化項目,直接受益人數約2.5萬人,充足的電能和“電保姆”服務為重慶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民致富提供了強力保障。
2022年,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派出駐村干部42人,定點幫扶23個鎮(村),幫助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46個,23個鎮(村)年產值平均增加約108萬元,人均收入增加2173元,1500余戶脫貧戶實現零返貧。引進城口、巫山等地區83個農產品上架公司“惠農幫”APP線上銷售,完成消費幫扶1157萬元。建成10個電力愛心超市并規范試運行,鄉村治理和鄉風文明建設明顯增強。
上游新聞記者 文翰 通訊員 余金蔚 李實鮮 諶雅夢 秦曉東 攝影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