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生產指揮中心“大渡河流域徑流相似性預報系統”獲得國家版權局計算機軟件著作權授權,推動水文預報整體水平再上新臺階。
大渡河流域地處被稱作預報難度“天花板”的西南地區,受中小尺度地形影響,天氣系統復雜,氣象預報難度大,流域來水不確定性強。針對傳統水文預報在過程描述、數據挖掘等方面的不足,該中心創新性地提出了耦合數據驅動模型和過程驅動模型優勢的降雨徑流相似性預報模型,突破了傳統基于物理機制的水文模型或僅依靠數據挖掘技術進行徑流預報的局限。
“大渡河流域徑流相似性預報系統”通過分析降雨-徑流物理成因過程,識別徑流的重要影響因子,率定模型參數。同時,基于多因子最近鄰抽樣回歸模型尋找降雨徑流綜合相似性,尋找歷史相似降雨過程樣本,對未來徑流進行預測。根據流域在漲退水等不同階段的產匯流特性差異,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不同預報模式,并根據實時水雨情分析自適應切換預報模式,實現當前徑流過程與歷史徑流過程的可視化對比分析,為實時調度提供來水預報技術支撐。
該系統投運以來,在大渡河丹巴等斷面預報效果良好,尤其是退水階段表現優異,1、3、7日預報誤差分別控制在5%、10%、13%以內,為防洪與發電調度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評論